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一紙「新聞稿」變成「開羅宣言」的鬧劇


.


 這篇 PRESS COMMUNIQUE (新聞公報)只是總統的私人秘書交給新聞界的「新聞稿」而已:

卻被藍教徒們無限上綱為<<開羅宣言>>。



如果一篇 PRESS COMMUNIQUE(新聞公報)可以變成<<開羅宣言>>;

那統媒上的每一篇假新聞豈不都能變成<<統一宣言>>了?



北京作家說的好:
「現代中國不乏政治製造的災難和被政治扭曲的歷史」
還呼籲:
「中國人在追究日本戰爭歷史的同時,必須面對自己竄改歷史的過去...」。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noaa hysplit model 追蹤空汙路徑

.

高雄海洋科大沈教授
在2017-12-06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中
提供的圖表:

追蹤金門的空汙來源:




































追蹤高雄的空汙來源: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月退Q&A

月退Q&A

Q1:為什麼一個人能領月退?
A1:因為,他還沒退休前每月有繳「退休提撥金」。

Q2:退休前每月繳「退休提撥金」愈多,退休後,月退就領愈多?
A2:沒錯。

Q3:公私立老師若退休前每月繳「退休提撥金」一樣多,退休後,月退就領一樣多?
A3:理應如此。

因為公私立負擔比例一樣:

公立教師: 政府(雇主): 65% ,自付: 35% 。

私立老師: 學校:32.5%、政府:32.5%,自付: 35%。


Q4:為什麼一個民國89年退休的老師可以月領7、8萬?
A4:民國89年退休的老師只繳5年的「退休提撥金」。(民國84年後,才開始有繳「退休提撥金」的新制)

理論上,應該只能用他繳的「5年退休提撥金」去核算他的月退,應該只有數千元或萬元出頭。

本來就這樣:「退休提撥金」繳愈多,月退就領愈多;「退休提撥金」繳愈少,月退就領愈少;這是天經地義。

可是他為什麼可以領那麼多?

假定他的年資是25年。他有20年舊制年資,有5年新制年資。

照理,20年舊制年資可領一筆一次退退休金,其中部份金額可存18%。

所以他的總月退應該是 "部份金額18%" 加 "依「5年退休提撥金」核算的月退金。

但是制度讓他把20年舊制年資加進新制年資,變成依「繳25年退休提撥金」來核算他的月退金。

所以總月退從
 "部份金額18%" 加 "依「5年退休提撥金」核算的月退金"
變成
 "部份金額18%" 加 "依「25年退休提撥金」核算的月退金"。


Q5:民國84年後開始當老師,將來月退會不會太少?
A5:民國84年後開始當老師的,每月都有繳「退休提撥金」。但還沒有一個滿25年退休。

將來退休,領的就是依「25年退休提撥金」核算的月退金。一定比以前少,但不是你領的少
,而是以前的領太多。
(可以說是:你繳的「退休提撥金」,被沒繳「退休提撥金」的,領到快見底了)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泡麵宗

泡麵宗

台灣很多自認為受過教育的人,完全不信民間傳統宮廟神明,甚至鄙視。

他們雖然自認為受過教育,可是卻又沒有能力看懂「萬相皆妄相」、更別說
金剛經的「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了。

對他們而言,佛教太慢、太深、戒律太多。

他們追求速成,不惜把「妄相當實相」。


他們把歇斯底里當加持。

他們把人體自癒能力當神蹟。

他們,用力鄙視宮廟,卻又無力攀登佛堂。最後,自然就會加入披著正信宗教披肩
的「泡麵宗」了。





.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要這樣問反年改,領高月退的人



1.拿出這張圖:



















2.請他畫出他的年資,例如:





















3.問他:你只繳5年的退休提撥金,可以領一輩子替代率那麼高的月退俸,合理嗎?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月退不是少領,是之前領太多


先看下圖

●恩給制●是在退休時一次領完退休金,其中部份金額可享18%優惠利率。(原本是依
銀行利率加5成,後來自肥成18%)

●提撥制●是自己繳多少(國家有相對提撥),將來退休就領多少。


●問題一
跨新舊制的問題 

有只繳一年退休基金的,在領優渥的月退;
有只繳二年退休基金的,在領優渥的月退;
有只繳三年退休基金的,在領優渥的月退...

84年開始每年繳退休基金的,則還沒有一個滿25年退休。(還沒開始退休,他們繳的基金就
快被領光)

目前領「優渥月退的」都是「繳少領多」。

年金改革後,他們不是「少領」,而是之前「領太多」。




●問題二

政府大開方便之門,讓「恩給制」時代退休的人,也能鑽巧門改領「月退」。



總之,就是「錢是國家的」,領錢制度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就是要張開大嘴吃國家的錢。

怎樣?

你沒聽過「人的貪心跟宇宙一樣,都是沒有邊界的」嗎?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愛之深責之切要坐牢

愛之深責之切要坐牢

劉曉波有機會離開中國,但是他選擇留在中國。

劉曉波對中國的愛,毋庸置疑。

只是,愛之深責之切要坐牢。




















整個中國就是一個大監獄。



大家來讀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

「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我期待,
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
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最近,很流行講「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一部分」:






















只要google:「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一部分」就可以看到近來有哪些人在講
這句話。


我有印象,很早很早以前(十年以上有),就在網路上看過有人講過這句話。

那麼多年前就能講這句話,不是先知是什麼?

不知能考否?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自自冉冉」證明賴和的觀念領先中國五四運動

台語詩的平仄

磚家、邪者、做家、鹽救生、大支主義信奉者...以今日辭典發音解釋賴和的平仄,
一整個很欠學術素養。

如果硬要用今日辭典發音來定「國破山河在」的平仄,也是一樣對不起來。

再來,

台語的

開開、
開開、
開開開、
開開開,

各有其「意境」,
豈能用今日辭典發音視之?


賴和的『舌頭與筆尖』合一

「自自冉冉」一詩寫於1915~1916年間。

在那個年代,台灣都還是浸在「古典漢文」的氛圍中。

古典漢文自古沒有「自由」一詞、也沒有「自然」一詞。

而當時的台語、客語就有等同今日「自然」的語彙。

賴和的「古典漢文」根基好,他當然知道「冉」的台語文讀音(jiam6)也應該知道它的客語讀音。

不會講客家話的台灣人,會講一兩句客家話很平常,賴和也一樣,尤其是他有很多客家親戚。

賴和的『舌頭與筆尖』合一的理念驅使他把當時的口語紀錄下來,但是沒有適當的漢字可用,
所以就借用了「冉」。因為沒有其他漢字的音更接近了。

向漢字借音可能近似,可能吻合。而且一直到現在,都有人這樣用。

賴和的「自自冉冉」證明賴和的『舌頭與筆尖』合一的理念比中國五四運動的「我手寫我口」更早。


賴和『舌頭與筆尖』合一的例子很多,例如:

<<鬥鬧熱>>:
快快快快,銅鑼響亮地敲起來...

不懂台語的人看到「快快快快」總是想成「督促快一點」,
但賴和是用台語音來描繪敲鑼的聲響。

日本時代,漢文就有路線之爭

與賴和同時,也有人主張,漢文創作應全盤中化,但賴和繼續用台語「文讀音」、
台語「白話音」創作漢文。

台灣的漢文發展脈絡,從古典漢文(漳泉客音)到賴和的台語「文讀音」漢文、台語「白話音」
漢文,其實是賴和給死氣沉沉的台灣漢文帶來新的生命力。


古典漢文(漳泉客音) --> 台語「文讀音」漢文 --> 台語「白話音」漢文 --> 加入拉丁字母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日本也曾帶給漢文新的生命力。

民國初年,不是也有一堆「知識分子」極力反對在中文中加入來日本的現代語彙,
例如: 生物、部署、社會學、邏輯、權利、科學...(很多很多),這些詞彙在原漢文
世界自古就不存在。是日本人創造的(和製漢語),只是,後來,中國人也接受了。

你翻開今天任何一家漢文報紙,哪家沒有阿拉伯數字?哪家沒有拉丁字母?
哪家沒有和製漢語?...



漢文有它的各種生命出口,誰說一定得「遵循古法」才是「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