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被濫用的詞
● 「中文」
台灣用的是漢字、漢文。
中囯用的是中囯字、中文。
中囯字裏面有部份漢字,也有與日本用的一樣的字。
漢字是漢字、漢文是漢文。
中囯字是中囯字、中文是中文。
漢字≠中囯字
漢文≠中文。
台灣使用漢字的主要原因:「被漢文化殖民」以及「有個時代會漢字就能在整個亞洲做生意」。
這是漢字:
這是中囯字:
明顯不同,好不好。
蔣介石雖然規劃過「簡化漢字」,
但
毛澤東推動的中囯字並不等同蔣介石的「簡化漢字」,
中囯字=部份「漢字」+部份「簡化漢字」+毛澤東發明的字。
例如「中国」的「国」就不是漢字。
漢字的「國」只有「國」與「囯」兩個字。
毛澤東在發明中囯字「国」的時候為什麼不採用更簡單的漢字「囯」而偏偏要採用日本人在用的「国」呢?
一種哈日嗎?
建議孔子學院的第一堂課:
認識「中文」與「漢文」。
中囯用的是中文;
台灣用的是漢文。
台灣人不應該沒有能力分辨「中文與漢文的差異」。
還有,
在「漢文論壇」貼「中文」是不禮貌行為。
大家要知道:
中囯人在漢文世界有「閱讀障礙」現象。
台灣人寫的漢文,中囯人的接收度可能連50%都不到。
大家別誤以為他們看得懂漢文。
● 「華人」
誰是「華人」?
出生在中囯,不再保有中囯籍的人,叫做「華人」;
李光耀就不是「華人」,他在新加坡出生。他怎麼會是「華人」呢?
新加坡初獨立之時,李光耀曾對外說了這麼一段話:「我不是中囯人,
就如甘乃迪總統不是愛爾蘭人。慢慢的,世人會知道,新加坡姓李、姓
高、王、楊、林的人們,外表上是中囯人,說著華文,然而卻與中囯人
不同。我們有中囯人的血統,我們不否認這點;但重要的是,我們以新
加坡的立場思考,關心新加坡的權益,而不是以中囯人的立場,為中囯人的權益著想。」
出生在新加坡,他就是新加坡人;
出生在馬來西亞,他就是馬來西亞人;
出生在台灣,他就是台灣人;
跟他爸爸無關。
故
蔣介石是「華人」、蔣經國是「華人」、郝柏村是「華人」,郝龍斌不是「華人」、
蔣友柏不是「華人」、極大部份的台灣人都不是「華人」。
● 「閩南語」
google:台語不能稱作「閩南語」。
● 「中囯新年」
中囯古曆有一百多種,每個古曆都有元旦(或新年基準日),
但是因為,
沒人能夠把每個古曆的元旦(或新年基準日)對應到太陽曆的哪一天,
所以,
中囯人跟本沒人在過「中囯新年」啊~過的都是「湯若望新年」啊~
要過「中囯新年」有兩大困難要克服:
1. 中囯古曆有一百多種,要挑哪個古曆的元旦(或新年基準日),來當「中囯新年」的基準日啊?
2. 挑好哪個古曆的元旦(或新年基準日)後,還要有能力將它對應到太陽曆上啊~
(中囯人跟人家用什麼西洋曆?「復興」一個古曆就好了嘛,
哪要管什麼「對應」?要「對應」讓外國人去「對應」。凝說是嘛?)
「湯若望曆」的元旦被袁世凱定為「春節」。故「春節」約僅百年歷史。
2021年的「春節」之所以在2月12日,是湯若望的「功勞」啊~
2022年的「春節」之所以在2月1日,是湯若望的「功勞」啊~
2023年的「春節」之所以在1月22日,是湯若望的「功勞」啊~
漢味的曆法今天還在用,這到底是湯若望的「功」還是「過」啊~
在還沒訂出「中囯新年」之前,中囯人就好好過「湯若望新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