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時憲曆」與 24節氣

簡單講,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曆法以「時憲曆」為最準。(當然還是比不上今日的現代曆法)

「時憲曆」是經過一段宮庭鬥爭後才誕生的曆法。(宮庭鬥爭過程高潮迭起,絕對可拍成連續劇)

「時憲曆」就是今日台灣的「農民曆」。

「時憲曆」借重德國人湯若望編成,(之前,宮庭鬥爭時,外國人以精確預測日蝕,贏得皇帝信任)

「時憲曆」引進太陽曆概念,以地球、太陽的精確相對位置重新置入24節氣。
但是地球繞太陽一圈除以365除不盡、有餘數,所以24節氣有前一日、後一日的誤差。

「時憲曆」之前,中國就有24節氣的「名稱」,但是是到「時憲曆」之後才被重新對應到太陽曆。

也就是「時憲曆」之前的24節氣與「時憲曆」之後的24節氣,跟本對不起來。

「時憲曆」(農民曆)並不是中國古代稱的農曆、黃曆或夏曆。

中國古代只用陰曆。中國古代完全沒有太陽曆的觀念,陽曆是在明朝由西洋傳教士引進中國的。

那些說中國古代的農曆、黃曆、夏曆是陰陽合曆的,通通是在說謊。

中國人有個毛病,常常把後來才有的東西說成是黃帝時代就有了。

曆法如此,繁體字也是如此。

我們順便來看戰國時代的中國字:(這六個中國字都是指同一個東西)











拜託,繁體字與倉頡毫無關連好不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