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台語」簡史
清朝時代
清朝,台灣還沒有「台語」名稱的出現。
當時,會講「官話」的人不多,大都是各聚落各講自己的話,例如泉州話、廈門話、
漳州話、福州話、客家話...等等。
私塾是用泉州話、廈門話、漳州話、福州話、 客家話...在教「古典漢文」。
對當時講泉州話、廈門話、漳州話、福州話、 客家話...的讀書人來說,漢字就是他們的字。
那時,「很會讀書的」(漢文很厲害的),大概也只能創作像「古典漢文」那樣的詩詞而已
,頂多在「書生聚會」中發表自己的作品,跟本沒有其他地方(報紙、刊物)可發表。
大概就是一種重複填鴨「古典漢文」的學習模式,沒什麼創作的空間。(這樣怎麼會進步?)
日本時代
日本時代,台灣首次出現「臺灣話」的名稱。
一開始,各私塾一樣開班教授「古典漢文」。
有的私塾用「臺灣話」教「古典漢文」、 有的私塾用「客家話」教「古典漢文」。
講「臺灣話」的私塾用臺灣話文讀音朗誦「古典漢文」。
台灣小孩讀的公學校也有臺灣話文讀音的漢文課:
https://disp.cc/b/163-8UUB
對當時講臺灣話、 客家話...的讀書人來說,漢字就是他們的字。
此時,台灣已經有報紙、雜誌,所以,台灣的知識份子可以用臺灣話文讀音來寫新聞、
來創作漢文作品。
思想更成熟後,台灣的知識份子進而想用臺灣話白話音來創作,例如,1926年賴和的
<<鬥鬧熱>>:
快快快快(鑼的響聲,不知有什麼適當的字),銅鑼響亮地敲起來
,「到城裡去啊!」有的孩子喊著,「好啊,去啊!」「來來!」
一陣吶喊的聲浪,把孩子們和一條香龍,捲下中街去。......
註:
「快快快快」就是台語「快車」的「快」。
大家看,在閱讀這種臺灣話白話音創作的漢文時,是不是也可以同時「聽到」實境的聲響?
新一代的台灣文學家,關心工人、關心社會各階層人士,要紀錄社會百態,當然會用臺灣話白話音來敘述。
跟賴和一樣,他們很快就發現:用臺灣話白話音創作,漢字不夠用!
所以,早在日本時代,台灣就有人提出用拉丁字母拼台灣話的構想。
跟清朝的「古典漢文」樣式不同,日本時代的台語出現了多樣性。
日本時代末期打壓漢文之前,「台語」出現了歷史上未曾有過的蓬勃發展。
國民政府時代
初期,也是用「臺語」的名稱。
後來才變成簡寫的「台語」。
而後來的國民政府也開始對「台語」產生敵意,試圖用洗腦的方式將「台語」
洗成「閩南語」。一些不讀台灣史的台灣人也跟著開口閉口「閩南語」。
但,閩南語不是一種語言,閩南語是多種語言的集合。
閩南語是集合名詞,不能拿來單指一種語言。這點,大家不該誤用。
潮州話、廈門話...等等,都是閩南語的成員。但是潮州話與廈門話幾乎不通。
潮州話實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q4CMxpGf0
不管說
潮州話是閩南語
或
廈門話是閩南語
都是
錯誤的說法。
只能說
潮州話是閩南語的一種。
或
廈門話是閩南語的一種。
因此,這種說法:「台灣沒有台灣話,那叫閩南語」,是不對的。
從
清朝用泉州話、漳州話、客家話讀「古典漢文」
到
日本時代用臺灣話"文讀音"讀「古典漢文」、用臺灣話"文讀音"創作漢文,用臺灣話
"白話音"創作漢文,
到
現代百花齊放的台語拼音法的出現。
可以看出,台語演化的脈絡是很清楚的。
「古典漢文」的每一個字都有台語文讀音,唐詩用台語來念也很押韻。後來的台語
白話音,有些確實沒有對應的漢字可用。(演化中的台語對上固化的漢字,對應不上
是正常的)
現在,漢字、羅馬拼音都可以是台語的「字」。
所以,那些硬要說「台語沒有文字」的人,是無知中的無知。
今日以後
台語經歷過臺灣話文讀音、臺灣話白話音,毫無疑問,台語將繼續演化。
將來的台語會不會是全漢字?肯定不會。
將來的台語會不會完全捨棄漢字?誰知道。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轉告中國人:什麼是天下第一憨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高麗菜」考
高麗菜與韓國完全無關。
在台灣,其名稱由來有三階段:
1.外來語階段,即從外國傳入台灣初期。
外來音可能有「caulis」、「colis」、「kool」、「caulis」、
「coleslaw」、「cole」、「Kohl」、「col」、「caule」...等等。
2.台語階段
由於該菜有「捲心」外觀。而台語常用 「call-雷-阿」 描述「捲」物。
因此就叫「call-雷-阿」菜。
3.現在階段
「call-雷-阿」很粗暴的被「高麗」兩個漢字取代。
算是一個不信、不雅、不達的「台語翻華語」。
這是語言隔離政策造成的必然後果。
不信,你拿「高麗菜」這三個字去問連橫(連戰的阿公),連橫一定會說「高麗菜」是蝦米?
蝦米後面那兩個字他會不會說,我無法確定。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如果外國民粹說台灣輻射水果會致癌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時憲曆」與 24節氣
簡單講,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曆法以「時憲曆」為最準。(當然還是比不上今日的現代曆法)
「時憲曆」是經過一段宮庭鬥爭後才誕生的曆法。(宮庭鬥爭過程高潮迭起,絕對可拍成連續劇)
「時憲曆」就是今日台灣的「農民曆」。
「時憲曆」借重德國人湯若望編成,(之前,宮庭鬥爭時,外國人以精確預測日蝕,贏得皇帝信任)
「時憲曆」引進太陽曆概念,以地球、太陽的精確相對位置重新置入24節氣。
但是地球繞太陽一圈除以365除不盡、有餘數,所以24節氣有前一日、後一日的誤差。
「時憲曆」之前,中國就有24節氣的「名稱」,但是是到「時憲曆」之後才被重新對應到太陽曆。
也就是「時憲曆」之前的24節氣與「時憲曆」之後的24節氣,跟本對不起來。
「時憲曆」(農民曆)並不是中國古代稱的農曆、黃曆或夏曆。
中國古代只用陰曆。中國古代完全沒有太陽曆的觀念,陽曆是在明朝由西洋傳教士引進中國的。
那些說中國古代的農曆、黃曆、夏曆是陰陽合曆的,通通是在說謊。
中國人有個毛病,常常把後來才有的東西說成是黃帝時代就有了。
曆法如此,繁體字也是如此。
我們順便來看戰國時代的中國字:(這六個中國字都是指同一個東西)
拜託,繁體字與倉頡毫無關連好不好。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曆法以「時憲曆」為最準。(當然還是比不上今日的現代曆法)
「時憲曆」是經過一段宮庭鬥爭後才誕生的曆法。(宮庭鬥爭過程高潮迭起,絕對可拍成連續劇)
「時憲曆」就是今日台灣的「農民曆」。
「時憲曆」借重德國人湯若望編成,(之前,宮庭鬥爭時,外國人以精確預測日蝕,贏得皇帝信任)
「時憲曆」引進太陽曆概念,以地球、太陽的精確相對位置重新置入24節氣。
但是地球繞太陽一圈除以365除不盡、有餘數,所以24節氣有前一日、後一日的誤差。
「時憲曆」之前,中國就有24節氣的「名稱」,但是是到「時憲曆」之後才被重新對應到太陽曆。
也就是「時憲曆」之前的24節氣與「時憲曆」之後的24節氣,跟本對不起來。
「時憲曆」(農民曆)並不是中國古代稱的農曆、黃曆或夏曆。
中國古代只用陰曆。中國古代完全沒有太陽曆的觀念,陽曆是在明朝由西洋傳教士引進中國的。
那些說中國古代的農曆、黃曆、夏曆是陰陽合曆的,通通是在說謊。
中國人有個毛病,常常把後來才有的東西說成是黃帝時代就有了。
曆法如此,繁體字也是如此。
我們順便來看戰國時代的中國字:(這六個中國字都是指同一個東西)
拜託,繁體字與倉頡毫無關連好不好。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曲解後鎖定,並重複跳針的「用愛發電」
「用愛發電」的意思很明顯是「以愛心為出發點的發電方式」;
所有的綠能發電都屬「用愛發電」。
因此,「核能發電」可以說是「用不愛發電」。
「用愛發電」當然要比「用不愛發電」來的好。
很多心理病人,執意把「用愛發電」曲解成「用'愛'發電」,
這種「曲解後鎖定,並重複跳針」是吃香喝辣族憂慮好日子不再
的一種由「深層很受傷所反彈出來的自我麻痺」。
笑看就好。
◎台灣核電除役計劃沒有任何更改
核一廠
一號機 107年12月5日
二號機 108年7月15日
核二廠
一號機 110年12月27日
二號機 112年3月14日
核三廠
一號機 113年7月26日
二號機 114年5月17日
「用愛發電」一定可以打敗「用不愛發電」。敬請期待。
所有的綠能發電都屬「用愛發電」。
因此,「核能發電」可以說是「用不愛發電」。
「用愛發電」當然要比「用不愛發電」來的好。
很多心理病人,執意把「用愛發電」曲解成「用'愛'發電」,
這種「曲解後鎖定,並重複跳針」是吃香喝辣族憂慮好日子不再
的一種由「深層很受傷所反彈出來的自我麻痺」。
笑看就好。
◎台灣核電除役計劃沒有任何更改
核一廠
一號機 107年12月5日
二號機 108年7月15日
核二廠
一號機 110年12月27日
二號機 112年3月14日
核三廠
一號機 113年7月26日
二號機 114年5月17日
「用愛發電」一定可以打敗「用不愛發電」。敬請期待。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笑看「放假民族」討假放
颱風來了,颱風只會掃過南台灣,但是北台灣的「放假民族」不停的
在網路上找「最大陣風」的資訊。
一看到「台北鞍部最大陣風11級」就開心的宣示:
「已超過放假標準。中央、縣市首長躲哪去了?」
我相信這個「放假民族」可能在自我宣示後,就自動打包下班走人了。
誠不知,停班停課的標準並不是只看風力大小,就算要看風力也還要看其他條件。
風力實際依據的條文是這樣寫的:
「依照氣象預報,颱風暴風半徑於四小時內可能經過的地區,其平均風力達到七級風或陣風達到
十級風。」
所以,中秋節這個颱風,台北鞍部最大陣風雖然有達11級,但仍然未達停班停課標準。
事實上,沒有颱風,陣風也有可能達到十級的。看看這則舊聞就知道了:
氣象局預報員李孟軒:「今天(2016/4/13)大概在10點半的時候,
桃園新屋的測站測量到,瞬間的陣風達到10級...」。
要是這個「放假民族」住桃園,他就可以替中央、縣市首宣布桃園停班停課了。
其實,
停班停課的標準很簡單:
只要電影院、KTV、百貨公司還能開,就未達停班停課標準。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免錢看好書
日本時代,台灣有84599名公務人員。
其中44%是日本人,56%是台灣人。
1945年後,公務人員縮成44451名。
大陸來的佔64%,台灣人22%,日本人14%(大都是技術方面的職位)。
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作者:郭岱君
p.25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rwfoCQAAQBAJ&pg=PA259&#v=onepage&q&f=false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惡質的歷史謊言
很多人相信:
...後來鄭和來台收服後,每家發一枚銅鈴,拴在脖子上,視之為犬,可是
土人卻把銅鈴當成寶貝...
http://conf.ncku.edu.tw/~chengho/newsletter/no17.html
但是:
漢本挖掘出1600年前的銅鈴:
與阿美族的儀式飾品就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1600年前哪來的鄭和啊?
...後來鄭和來台收服後,每家發一枚銅鈴,拴在脖子上,視之為犬,可是
土人卻把銅鈴當成寶貝...
http://conf.ncku.edu.tw/~chengho/newsletter/no17.html
但是:
漢本挖掘出1600年前的銅鈴:
與阿美族的儀式飾品就像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1600年前哪來的鄭和啊?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無法溝通的典範
1875年,李鴻章與日本新任駐華公使森有禮的精彩對話---
李:“日本西學有七分否?”
森:“五分尚沒有。”
李:“日本衣冠都變了,怎說沒有五分?”
(森):“這是外貌,其實本領尚未盡學會。”
森:“敝國上下俱好,只學得現成器藝,沒有像西國從自己心中想出法兒的一個人。”
李:“對于近來貴國所舉很爲贊賞,獨有對貴國改變舊有服裝,
模仿歐風一事感到不解。”
森:“其原因很簡單,只需稍加解釋,我國舊有的服制,正如閣下所見
,寬闊爽快,極適于無事安逸之人,但對于多事勤勞之人,則不完全合
適,所以它能適應過去的情況,而于今日時勢之下,甚感不便。今改舊
制爲新式,對我國裨益不少。”
李:“衣服舊制,體現對祖宗遺志的追懷之一,其子孫應該珍重,萬世
保存才是。”
森:“如果我國的祖先至今尚在的話,無疑也會做與我們同樣的事情。
距今一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看到貴國的服裝優點就加以采用。不論何事
,善于學習別國的長處是我國的傳統。”
李:“閣下對貴國舍舊服仿歐俗,抛棄獨立精神而受歐洲支配,難道一
點不感到羞恥嗎?”
森:“毫無可恥之處,我們還以這些變革感到驕傲。這些變革決不是受
外力強迫而完全是我國自己決定的。正如我國自古以來,對亞洲、美國
和其他國家,只要發現其長處,就要取之用于我國。”
《李鴻章與森有禮問答節略》
李:“日本西學有七分否?”
森:“五分尚沒有。”
李:“日本衣冠都變了,怎說沒有五分?”
(森):“這是外貌,其實本領尚未盡學會。”
森:“敝國上下俱好,只學得現成器藝,沒有像西國從自己心中想出法兒的一個人。”
李:“對于近來貴國所舉很爲贊賞,獨有對貴國改變舊有服裝,
模仿歐風一事感到不解。”
森:“其原因很簡單,只需稍加解釋,我國舊有的服制,正如閣下所見
,寬闊爽快,極適于無事安逸之人,但對于多事勤勞之人,則不完全合
適,所以它能適應過去的情況,而于今日時勢之下,甚感不便。今改舊
制爲新式,對我國裨益不少。”
李:“衣服舊制,體現對祖宗遺志的追懷之一,其子孫應該珍重,萬世
保存才是。”
森:“如果我國的祖先至今尚在的話,無疑也會做與我們同樣的事情。
距今一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看到貴國的服裝優點就加以采用。不論何事
,善于學習別國的長處是我國的傳統。”
李:“閣下對貴國舍舊服仿歐俗,抛棄獨立精神而受歐洲支配,難道一
點不感到羞恥嗎?”
森:“毫無可恥之處,我們還以這些變革感到驕傲。這些變革決不是受
外力強迫而完全是我國自己決定的。正如我國自古以來,對亞洲、美國
和其他國家,只要發現其長處,就要取之用于我國。”
《李鴻章與森有禮問答節略》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可以去死一死」?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台語的
「蝦米嚨共嗯栽,阿無歸氣死死冽」
就是在講
「裝睡的人」。
「裝睡」的最高級就是「裝死」。
台語的
「蝦米嚨共嗯栽,阿無歸氣死死冽」
根本不是在講
「可以去死一死」。
「你夠滴青,阿無歸氣死死冽」,很常聽聞啊。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注音符號」是多餘的,可以淘汰
「拼音」 是「音素」文字化的一種過程。
中國的「音素文字化」從清朝章太炎開始,再到民國的注音符號。
「音素文字化」需要「符號」。
「符號」可以自創(例如注音符號),也可以與世界接軌使用現成的「羅馬字」。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辮子該剪就剪,纏足該放就放。
「符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就要改變、該淘汰的時候就要淘汰。
在教育普及、人人得學英文今日,英文字母就可以擔當漢語「音素文字化」所需要的「符號」角色。
所以,「注音符號」是多餘的,可以淘汰了。
中國的「音素文字化」從清朝章太炎開始,再到民國的注音符號。
「音素文字化」需要「符號」。
「符號」可以自創(例如注音符號),也可以與世界接軌使用現成的「羅馬字」。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辮子該剪就剪,纏足該放就放。
「符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就要改變、該淘汰的時候就要淘汰。
在教育普及、人人得學英文今日,英文字母就可以擔當漢語「音素文字化」所需要的「符號」角色。
所以,「注音符號」是多餘的,可以淘汰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