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注音符號」是多餘的,可以淘汰

「拼音」 是「音素」文字化的一種過程。

中國的「音素文字化」從清朝章太炎開始,再到民國的注音符號。

「音素文字化」需要「符號」。

「符號」可以自創(例如注音符號),也可以與世界接軌使用現成的「羅馬字」。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辮子該剪就剪,纏足該放就放。

「符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就要改變、該淘汰的時候就要淘汰。

在教育普及、人人得學英文今日,英文字母就可以擔當漢語「音素文字化」所需要的「符號」角色。

所以,「注音符號」是多餘的,可以淘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